来源:财经九号院
作者:跳跳
理想汽车、小鹏汽车相继毁约校招生
造车新势力的财务风险有多高?
青年失业率高达18%的情况下,
车企如何承担起保就业的社会责任?
日前,南方都市报报道,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毁约20多名校招生并提供5000元补偿。
面对南都记者的求证,小鹏汽车表示:“没有回应”。
说实话,看到这回复,直接把我给整不会了,估计记者也很emo……
据了解,小鹏汽车这次“毁约”校招生的事件,是被拿到了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”offer的校招生给反映到媒体才曝光的。
校招生称,今年5月份公司HR就以“业务调整、不能提供就业岗位”为由,取消了前述发放的offer,而作为补救措施,则给被毁约的校招生每人5000元的补偿。此次毁约事件涉及的校招生有20多人。
南都报道称,有学生在社交平台爆料称,近日其收到了小鹏汽车毁约的短信。该短信内容显示:经电话沟通确认,就您与小鹏汽车签署的《三方协议》节约事宜及补偿金额(5000元)已达成一致,小鹏汽车会安排近日将上述补偿金支付你的账号。
而就在几天前,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,刚被应届生在脉脉等职场社交平台曝光毁约校招生的事件。
这下让面临毕业求职季的应届生,躲过一坑、还有一坑,真是防不胜防了。
而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,5月11日,被解约的应届生都收到了一份落款为“理想汽车校园招聘”发来的邮件,邮件中说:
“各位同学,由于理想汽车近期对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,小部分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可能会面临转岗面试,或解约的情况……目前,我们已通过邮件完成对相关同学的触达,本周内会尽快完成转岗面试或解约赔偿的沟通。”
也就是说,校招生的岗位已经被取消,原先和理想汽车签订了三方协议的他们,目前只能等待调岗,或者解约赔偿。但这份解约邮件中并未提及赔偿方案。
让校招生们想不通的是,突如其来的解约,完全打乱了他们的就业节奏。“在去年的校园招聘会上,理想汽车的HR告诉我们,这是理想汽车第一年校招,会认真培养每一位成功应聘的同学。”一位校招生向中国青年报谈到。
没想到,好好培养的第一课,就是接受来自社会的毒打——解聘。不过放心,以后工作了还会收到来自各种行业公司的裁员、解聘、降职、降薪的。
至于老板温柔的承诺,就像老板鼓励你好好加班,明年再给你找个漂亮老板娘的大饼是一样的。
当然,对校招生而言,此时的解约节点,让他们很被动。随着毕业季来临,校招季也基本结束了,好的工作单位、工作岗位也已基本确定。
被理想、小鹏等公司重新推向市场的应届生,选择的余地几乎没有了。
在面对媒体询问时,相较于小鹏汽车“没有表示”那般傲慢的回应,理想汽车的回应还比较坦然。
其向记者表示:
“近期理想汽车进行了业务调整,部分岗位被关闭,这涉及到了部分今年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。鉴于可能对这些学生重新找工作造成的不便,我们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,目前正在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。对于没有合适岗位的同学,将提供一个月工资作为赔偿。”
但对此次校招生解约事件涉及多少应届生,理想汽车方面并未透露。
不过,事情并未就此平息。据中青报报道称,有许多校招生在社交平台反映,事实情况与理想汽车方面的表态有出入。
比如有应聘自动驾驶硬件部门的校招生,就表示并没有提供调岗机会;也有校招生表示,之前HR说可以调岗,结果却把学java的调到c++,再把其他方向的调到Java……
“有一位同学通过了转岗面试,面试官直接告知岗位匹配度很差,劝他不要来,来了也可能被劝退。而且面试时间紧迫,上午收到通知,下午就面试。”其中一位校招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说,面试过程就是走流程,实际上是变相解约或裁员。
如果真是这样,我觉得理想的HR很有可能是房企跳槽过去的,这种解聘小技巧用的真是一溜一溜的。
但许多毕业生认为,就算有业务调整,也不至于非要拖到这个时候才通知解约,“这对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来说无异于‘灭顶之灾’。”
甚至质疑到前几天理想汽车的一季度业绩会,当时理想汽车还宣布自己拥有511亿元现金储备,现在却在他们即将毕业、入职的关口提出解约,“非要在5月毁约应届校招生,这是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。”
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今年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.1%,环比上升0.3个百分点;其中16-24岁年龄段的人口调查失业率高达18.2%!
由此可见,目前社会面的就业率,特别是以应届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了。
而选择在此时“毁约”的造车新势力们,在社会责任感上似乎还缺乏一点担当。
没有企业或企业家的时代,只有时代中的企业。显然,这些资本场的新贵还没领悟透这句话。
你们再困难,还能难得过房企去吗?
END.
(免责声明: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中国青年报、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公开信息)